构筑边境疫情“防火墙”
面对境外疫情输入压力,陇川县创新实施“口岸闭环管理+网格化排查”双轨机制,在长达5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378个防控卡点24小时值守,采用“智慧边防”系统实现无人机巡边、热成像监测等科技赋能,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从每日500份提升至8000份,确保“应检尽检”,特别在章凤口岸创新实施“人货分离、分段运输”模式,在2022年雨季防控关键期,成功拦截6起境外输入风险,实现口岸通关零传播。
民生保障:特殊时期的非常之举
疫情期间,陇川县启动“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程,组织200余辆物资保障车构建城乡配送网络,在瑞丽疫情波及期间,创新推出“线上赶摆”小程序,帮助362户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达130吨,教育部门搭建“云端课堂”,为边境村寨学生配备平板电脑终端,确保5378名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针对隔离群众,成立42支心理疏导队,开通24小时双语热线,累计服务1.2万人次。
经济突围:疫情下的发展新路径
在严格落实防控前提下,陇川县探索“疫情经济”发展模式,陇川工业园区实行“防疫泡泡”管理,保障25家重点企业正常生产,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逆势增长18%,特色农业开启“直播带货”新赛道,组织“县长直播”活动单场销售甘蔗糖制品230万元,边境贸易转型发展“跨境电商”,建成中缅首个跨境数字贸易平台,2023年上半年实现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215%。
文化抗疫:民族团结构筑精神防线

陇川县组织景颇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创作《疫情防控敬酒歌》等37部双语防疫文艺作品,通过村村通广播每日循环播放,民间艺人将防疫知识融入目瑙纵歌、傣戏等非遗表演,制作发放民族特色口罩5万余只,在抵边村寨成立“民族团结抗疫先锋队”,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守边巡防,涌现出傣族老党员岩保连续值守400天、景颇族妇女排南相为执勤点送餐1000余次等感人故事。

应急体系:从实战中淬炼的防疫利剑
通过疫情大考,陇川建成“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完善7大类别38项应急处置预案,投资1.2亿元新建的边境防疫应急中心,集成PCR实验室、应急物资储备库、培训基地等多功能模块,组建200人的专业流调队伍,创新“蛛网式流调法”,将传统流调时间缩短至4小时,在2023年春季应急演练中,实现2小时内完成封控区域划定、6小时完成重点人群核酸筛查的实战能力。
这个承载着家国情怀的边境小城,用坚守诠释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深刻内涵,在祖国西南边陲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