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15个国家报告猴痘病例,关于这种病毒,我们还应该了解什么?
自5月13日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三个区域的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会员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例。截至5月23日,已经报告了来自15个国家报告的9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28例正在开展调查的猴痘疑似病例。5月24日,世卫组织表示,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全球猴痘病例可能进一步增加。
综上所述,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一定的致死率。了解猴痘的流行病学概况、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猴痘疫情的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是在非洲一些国家流传,在2020到2021年间,曾经在刚果发现并报告了几千例病例。在美国发现猴痘疫情,是因为运输带有病毒的冈比亚鼠和睡鼠而引发的。在2018年,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在旅客中发现了该病毒的感染者。
全球”猴痘“病例已破百,是否会像新冠一样全球爆发?猴痘这点事儿,一文...
全球猴痘病例破百,但不太可能像新冠一样全球大爆发。以下是关于猴痘的详细介绍:什么是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天花病毒是近亲。1958年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1970年在刚果发现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流行地区通常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此次在非洲以外地区大规模流行属首次。
猴痘病毒全球感染虽已超万例,但不太可能比新冠肺炎来得更猛烈。以下是详细分析: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从最初的几千例迅速增长到超过万例。然而,尽管这一增长趋势令人担忧,但将其与新冠肺炎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目前猴痘病毒在全球发现了高达数万例感染患者,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产生新冠病毒那样范围极大的爆发率很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小伙伴们也可以不用太过担心。
美国成全球猴痘病例最多国家,已报告3846例,有着很大的几率会面临着大爆发的可能性。猴痘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最开始猴痘病毒被发现的时候,是在研究猴子当中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后来也被科学家命名为猴痘病毒,虽然说这种病毒是在猴子身上发生的,但是像松鼠老鼠等动物的身上也会携带此类病毒。
内地首例猴痘病例,源头确定了!
综上所述,内地首例猴痘病例的源头已确定为德国输入的猴痘病毒。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应继续加强入境人员的健康监测和隔离措施,同时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卫生习惯。
中国西部特大城市重庆的有关部门已确认,他们发现了中国内地首例猴痘病例。这一消息标志着猴痘病毒已经跨越国境,进入中国境内,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病例发现背景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在中非和西非的猴子中流行,但偶尔也会感染人类。
那么目前猴痘病例源头已经锁定了,对于该病例的防控有哪些帮助呢?根据中国疾控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是我国内地首例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并且源头已经被找到,它和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截至2022年9月,中国大陆曾报告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但目前是否存在需参照最新官方通报。 已知病例背景 2022年9月14日,重庆发现一名从境外返回的男性猴痘确诊病例。感染原因系与外国男性发生密切接触,入境后主动报告症状并立即隔离。其密切接触者也均被管控,未引发进一步传播。
经过检测,该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China-CQ202209)属于西非系B.1支,与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在我国,首例猴痘病例出现在重庆市。这是境外输入的猴痘病毒。现在已经将其隔离进行治疗。并且启动了紧急防控预案。
世卫组织称:全球已发现约80例猴痘病例,这种病毒有何特征?
壹→ 猴痘是一类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感染类疾病,和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感染后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精神不振、全身疼痛等相关并发症。
贰→ 世卫组织表示,这是非典型的病毒 经过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世卫组织已经对猴痘病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认知,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病毒,随着这个监测扩大的范围,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病例出现。一般会在某个动物种群里面流行导致当地人和旅行的患者感染,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病例,而且出现在非猴痘流行的国家当中。
叁→ 猴痘病毒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这类病毒的组成成分跟天花有相似的地方,因此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天花接种疫苗对于猴痘病毒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该病毒一般产生于野外动物,完全消除的可能性和实践上其实意义不大。现有医疗手段完全可以治愈猴痘病毒。
肆→ 猴痘病毒主要有两种变异株:西非变异株和中非(刚果盆地)变异株。西非变异株的病死率较低,约为1-3%,而中非变异株的致病能力更强,病死率可高达10%。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已经确认16例猴痘病例,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安省和BC省有疑似病例,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伍→ 猴痘病毒会觉得头痛,会觉得发热,身体会觉得不适,身体上会出现一些水泡,皮疹,溃烂,出血,脏器损伤等。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猴痘病毒会通过动物进行传播,通过已经感染上猴痘病毒的人进行传播。猴痘病毒在全球的发病率很高,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陆→ 但最新世卫组织指出,本次猴痘疫情已经发生人际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体液、病灶、呼吸道飞沫、污染的物品接触等,也可经母婴和性传播。潜伏期:猴痘潜伏期通常为6-13天,但也见于5-21天。症状: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
猴痘病例四起,到底什么是猴痘病,会传入中国吗?
壹→ 猴痘疫情有可能传入中国,但我国已经制定严格的防控方案,公众无需过分恐慌。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毒宿主源头并非猴子。该疾病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背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随后会发展为大范围的皮疹。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类型的正痘病毒,以往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
贰→ 猴痘病例有可能传入中国。以下是具体分析:全球疫情形势:据世卫(WHO)消息称,截至5月21日,已有12个非猴痘流行的国家向该组织报告了92起猴痘确诊病例和28起疑似病例,预计全球猴痘确诊病例会继续增加。这表明猴痘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呈现出扩散的趋势。
叁→ 综上所述,虽然猴痘病例有可能传入中国,但目前国内尚无感染病例。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持续关注国际疫情动态,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肆→ 猴痘存在传入中国的可能性。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国际贸易和旅行活动增多,猴痘病毒可能通过输入性病例的方式进入中国。比如有从猴痘流行地区归国的人员,若感染猴痘且在潜伏期未被及时发现,就可能在国内造成病毒传播。
伍→ 对于猴痘是否会传入中国的问题,虽然我国尚未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随着欧美国家出现猴痘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专家指出,我们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并采取全面措施,包括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提供支持性护理等,以限制猴痘的进一步传播。
陆→ 经过研究发现,猴痘的传染力很弱,根本就没有造成大规模流行病的条件,R0值一直没有大于一。所以即便是不幸传入中国,相信医护人员也完全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猴痘和传统的天花病毒有很多共同点,甚至传统疫苗对于猴痘也能起到一定的抵抗力。
关于猴痘,你该了解的几个热点问题
壹→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而传播。人际间密切接触传播: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所传播。
贰→ 猴痘确实可以人传人,但传播效率相对较低,需要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因此,在普通社交距离下,猴痘病毒的人传人风险较低。综上所述,虽然猴痘病毒在多国爆发,但对中国的影响目前有限。

叁→ 天花疫苗对猴痘的有效性: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具有保护效力,其有效性高达85%。这是因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具有相似的抗原结构,因此天花疫苗能够产生对猴痘病毒的交叉免疫。

肆→ 总结: 猴痘和新冠都是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各自有其独特的严重性和影响。 猴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和高死亡率上,而新冠的严重性则体现在其全球大流行、多种症状和不断变异的特性上。 因此,无法简单地判断哪个病毒更严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伍→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40岁以下人群对天花和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目前中国尚无猴痘感染病例,但传染病无国界,猴痘病毒输入国内的风险持续存在。风险增加:随着欧美等国猴痘疫情的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陆→ 因此,公众不必过于紧张或恐慌。预防措施:尽管中国没有猴痘病例,但仍需保持警惕,做好外防输入的工作。公众应及时关注猴痘疫情相关信息,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前往有病例报道的国家旅行,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并在接触已感染猴痘的人或动物后立即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