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roid 中文国际频道 春运大巴上的归途,车轮滚滚,乡愁悠悠

春运大巴上的归途,车轮滚滚,乡愁悠悠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的鞭炮声还在耳畔回响,我攥着那张皱巴巴的大巴车票,站在人头攒动的汽车站广场,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的班次信息像时代的注脚,而"返乡大巴"四个字,赫然是千万游子最朴素的归途选择。

候车厅里的人间百态

清晨六点的候车厅,俨然一个微缩的中国,穿西装打领带的年轻白领不停看表,脚下是给父母买的名牌保健品;几位农民工兄弟蹲在墙角,泛白的蛇皮袋捆得结结实实,里面装着给孩子的玩具和给老人的棉袄;带孩子的母亲轻声哼着童谣,婴儿车塞满了年货,所有人的眼神都望向同一个方向——检票口。

"前往XX方向的旅客请到伍号检票口..." 广播响起那一刻,人群像听到发令枪的运动员,却又默契地排成长队,检票员大姐熟练地撕着票根,年年岁岁相似的面孔从她指尖流过,她记得去年有个小伙子的车票被汗水浸湿了条形码,急得直跺脚;记得前年那个第一次独自回家的女孩,反复确认是不是这趟车。

车轮上的流动中国

大巴缓缓驶出车站,城市在晨雾中渐行渐远,这辆核载伍伍人的大巴,此刻承载的是伍伍个家庭的团圆梦,司机王师傅在这条线上跑了十二年,他的行车记录仪录下了沿途从荒芜到繁华,又从繁华归于乡野的变迁。

"以前都是土路,颠簸七八个小时,现在高速通了,四小时就能到。"王师傅说这话时,眼睛始终盯着前方,他知道这车人盼归的心情,就像他知道每个急转弯该怎么应对,车厢里飘起泡面的香气,这是长途大巴特有的味道,坐在我前排的大叔打开饭盒,里面是妻子准备的饺子,"路上吃的也算年夜饭",他憨厚地笑着。

方寸之间的温暖时光

车过省界,风景陡然一变,城市的高楼被田野取代,光秃秃的杨树上挂着去年的鸟窝,车厢里渐渐热闹起来,陌生人开始攀谈。

"您也是回家过年?" "三年没回去了,今年孩子大学毕业,非要我回去看看。"

这样的对话在车厢各个角落响起,有个大学生教旁边的阿姨用手机视频,阿姨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几个年轻人交换着工作城市的见闻,从房价谈到薪资,最后总会落到"还是老家好"。

夜色中的归心似箭

夜幕降临,大巴成了移动的孤岛,有人靠在窗边小憩,有人戴着耳机看电影,还有人望着窗外出神,此刻的中国大地上,无数这样的大巴正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组成一条条光的河流。

突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妈,快到了,还有两小时。" "媳妇,给孩子穿厚点,夜里冷。"

简单的对话里,是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司机打开了车厢灯,暖黄色的光晕洒在每个归心似箭的脸上。

春运大巴上的归途,车轮滚滚,乡愁悠悠

到站时分的情怯与欢欣

"各位旅客,本次班车即将到达终点站..." 广播响起时,车厢里响起一阵骚动,人们开始收拾行李,整理衣冠,像是要参加一场重要的仪式。

春运大巴上的归途,车轮滚滚,乡愁悠悠

车停了,还没等车门完全打开,就听到外面此起彼伏的呼唤声,那位教阿姨视频的大学生,第一个看到了在寒风中跺脚的父母;农民工兄弟被孩子们团团围住;白领小伙的女朋友捧着鲜花在站台等候。

我最后一个下车,看着这些刚刚还在密闭空间里的陌生人,此刻都变成了某个家庭最珍贵的归人,大巴静静停在夜色中,明天它又将载着另一批游子踏上归途。

这辆普通的大巴,其实是观察中国最生动的窗口,没有头等舱和经济舱的差别,没有快车与慢车的区分,有的只是同样炽热的归家之心,当高铁和飞机不断刷新着回家的速度,大巴依然用它特有的节奏,丈量着游子与故乡的距离。

车轮滚滚,载不动的是乡愁;路途迢迢,隔不断的是亲情,也许明年,会有更多人选择其他交通工具,但总会有一些人,继续选择这慢悠悠的大巴——因为归途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到达,更是这一路上的等待与期盼,是看见同样思乡的面孔,是在缓慢前行中,一点点靠近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lectrodroid.cn/zwgjpd/19254.html

作者: aap8486

下一篇
http://electrodroid.cn/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26124016176145361618893.jpg

榆次疫情最新消息今天/榆次疫情最新通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