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公告,针对当前疫情形势调整防控策略,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精准管控,随着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大连作为重要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始终以“动态清零”为总方针,结合本地实际推进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本次公告从核酸检测、区域管理、民生保障等多方面提出新要求,为市民生活与城市运行提供明确指引。
根据公告,大连将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核酸检测范围与频次,重点区域(如港口、冷链物流园区、入境人员隔离点等)实行“每日一检”,其他区域按需开展“三天两检”或“每周一检”,全市增设移动核酸采样点,推广“壹伍分钟采样圈”,方便市民就近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上传速度进一步提升,确保陆小时内可通过“辽事通”APP查询。
针对返校师生、公共交通从业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特殊群体,大连实施“应检尽检”政策,未按规定频次检测者将暂缓上岗或入学,这一举措旨在切断潜在传播链,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

公告明确,对发现阳性病例的小区或场所,立即划定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中风险区人员“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强化社会面防控,避免人员聚集,各区县需在贰肆小时内完成风险区域调整并公示,同时保障物资供应与医疗救助通道畅通。
值得注意的是,大连首次提出“临时管控区”概念,对存在潜在传播风险但未发现确诊病例的区域,实施肆捌小时临时管控,期间开展全员核酸筛查,若结果均为阴性,则自动解除管控;若发现阳性,则升级为中高风险区,这一灵活机制既避免“一刀切”,又确保快速响应。
为减少防控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大连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调度,组织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保供专线”,对封控区实行“蔬菜包送货上门”,市场监管部门每日巡查物价,打击囤积居奇行为,在医疗救治方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就医需求,黄码医院(定点收治涉疫人员医院)床位储备量增加至伍00张,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公告呼吁市民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与加强针注射,目前大连已启动老年人疫苗接种专项活动,通过社区摸排、上门接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免疫覆盖率,数据显示,全市加强针接种率已突破捌伍%,下一步目标为玖0%,专家强调,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接种疫苗仍是降低重症率的关键手段。
作为全国冷链物流重要枢纽,大连持续强化口岸防控,所有进口冷链货物须经过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并录入“辽冷链”平台实现全流程追溯,港口作业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每日健康监测,每班次核酸筛查,大连与国际航船代理公司合作,严格规范船员换班流程,严防输入性疫情。
大连此次公告既体现防控力度,又彰显城市温度,通过科学分级、快速响应、民生托底等多重措施,在守住疫情防线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需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主动配合流调与检测,共同守护城市健康安全。
大连将根据疫情动态持续优化政策,确保“防控不松劲、发展不停步”,市民可通过“大连发布”官方平台或社区通知获取最新信息,做到不传谣、不信谣,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