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roid 新闻头条 青岛救援队,黄海之滨的无名英雄,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灯塔

青岛救援队,黄海之滨的无名英雄,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灯塔

在黄海之滨的青岛,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是军人,却以冲锋的姿态直面危难;他们不是医生,却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他们是青岛救援队——一支由普通人组成的非凡力量,在惊涛骇浪与断壁残垣间,以凡人之躯谱写着一曲曲生命赞歌。

向险而行的蓝色闪电

青岛救援队,黄海之滨的无名英雄,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灯塔

贰0贰叁年台风“梅花”席卷胶东半岛的那个夜晚,当所有人向安全地带撤离时,青岛救援队的越野车队正逆着狂风驶向最危险的沿海区域,队长王磊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小组的定位报告,他们的任务是搜寻被困在风暴中的渔民和游客,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暴雨中,队员们靠着对海岸线每块礁石的熟悉,成功救出壹柒名受困群众,这样的紧急出勤,仅是这支队伍年度贰00余次救援任务中的寻常一幕。

青岛救援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海陆空”立体救援体系,在崂山深处,他们曾在能见度为零的浓雾中,凭借绳索技术从百米悬崖救下受伤驴友;在黄海海域,他们驾驶冲锋舟与风浪搏斗,转移被困渔船;在城市灾害现场,他们携带破拆工具,在倒塌建筑的缝隙中寻找生机,这种全方位的救援能力,源于队员们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每周三次的体能训练、每月两次的实战演练、每季度一次的多部门联合演习,让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急状态。

平凡英雄的不凡选择

救援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公司职员、个体经营者、退休工人、自由职业者,副队长李静是某幼儿园的园长,白天呵护稚童,夜晚却可能出现在救援现场;队员张强是海鲜市场摊主,收摊后的休息时间大多奉献给了救援训练,他们没有薪酬,装备多靠自筹资金购买,却始终坚守着“生命至上”的信念。

这种坚守的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付出,队员们的手机永远贰肆小时开机,随身携带救援装备已成为生活习惯,年夜饭桌上的突然离席、家人聚会中的中途告退、深更半夜的紧急集合,都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队员还会自发资助受助者——去年在火场救出的独居老人,如今已成为队员轮流照顾的“共享奶奶”,这种超越职责的关怀,让冰冷的救援有了温度。

从民间自发到专业力量的蜕变

青岛救援队,黄海之滨的无名英雄,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灯塔

青岛救援队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间救援力量成长的缩影,从贰00捌年汶川地震后几位户外爱好者组建的志愿小组,到如今注册队员达壹贰0人、拥有专业资质的救援组织,这支队伍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从“热血公益”到“专业救援”的蜕变。

队伍现有潜水救援组、山地搜救组、医疗急救组、应急通讯组等专业分队,所有队员均持有红十字会急救员证,超过半数拥有国际认证的专业救援资质,更难得的是,他们创新建立了“社区防灾—现场救援—灾后心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每年进入社区开展防灾培训捌0余场,惠及群众上万人;与气象、海洋、消防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山海之间的生命守望

在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救援队员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海岸线、每一段山路,这种熟悉不仅来自于日常巡逻,更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老队员常说:“我们多流一滴汗,群众就少流一滴血;我们多掌握一项技能,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

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极端环境下创造奇迹——在零下十度的严冬潜入海水搜救,在四十度高温的山林持续搜寻,在人人撤离的灾难现场坚守到最后,贰0壹捌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救援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圆满完成安保应急保障任务,受到多方赞誉。

青岛救援队的影响已超越地域界限,在河南特大暴雨、四川泸定地震等跨区域救援中,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更展现着新时代中国民间力量的社会担当。

黄海的潮汐日复一日地拍打着青岛海岸,就像这些无名英雄的坚守,平凡而持久,当危险来临,大多数人选择撤离时,他们总是选择逆行,没有鲜花簇拥,没有掌声雷动,但那些被救起的生命、那些重获团圆的家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青岛救援队,这群黄海之滨的守护者,用行动证明:英雄不必身披金甲,他们就在我们中间,以凡人之力,比肩神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lectrodroid.cn/news/19572.html

作者: aap8486

下一篇
http://electrodroid.cn/zb_users/upload/2025/11/20251102042358176202863832850.jpg

青海西宁昨日新增3例确诊/青海西宁新增疫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