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roid 今日关注 喀什出现一例,一座古城的防疫十二时辰

喀什出现一例,一座古城的防疫十二时辰

2023年10月26日下午3点42分,“喀什出现一例”这六个字,像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座西域古城的肌理深处,漾开了层层涟漪。

喀什醒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掠过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穹顶,核酸检测点前已排起蜿蜒的队伍,一位头戴花帽的维吾尔族老人安静等待,手中的馕还冒着热气,他身后的年轻母亲怀抱着熟睡的孩子,口罩上方那双眼睛流露出不易察觉的焦虑,社区工作人员阿依古丽穿梭在队伍中,用维汉双语重复着:“请大家保持距离。”她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从昨夜接到通知到现在,她只趴在桌上眯了一小时。

这座活着的古城,曾见证过无数商旅驼铃、使节往还,此刻正以惊人的秩序应对突如其来的考验,在吾斯塘博依街,百年老茶馆的老板玉素甫照常升起炉火,虽然今天不会有游客来听木卡姆,他说:“茶香不能断,这是喀什的心跳。”

正午,防疫物资运输车驶过喀什葛尔老城的街巷,在色满宾馆隔离点,医护人员古丽米热正穿着防护服爬楼送餐,汗水模糊了护目镜,她却在面罩下轻声哼唱着《十二木卡姆》的片段——那是丝绸之路上流传千年的旋律,当她将午餐递给被隔离的上海游客张先生时,一张小纸条悄然滑落:“喀什依然美丽,等您细细看。”

张先生后来在微博上写道:“隔离窗外的喀什,比想象中更坚强,这份来自古城的温情,让我想起丝绸之路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永远不会被隔离。”

喀什出现一例,一座古城的防疫十二时辰

傍晚,东巴扎的商户们自发将商品转为线上销售,卖干果的艾山第一次尝试直播,笨拙地对着手机介绍无花果和巴旦木,令他惊讶的是,订单大多来自曾经到访喀什的游客——“支持喀什”、“等你们平安”的留言刷满了屏幕,这种跨越山河的牵挂,让人想起历史上那些沿着丝路传递的书信。

深夜,喀什地区疾控中心的灯还亮着,流行病学调查组的王医生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他们要从海量信息中还原确诊病例的轨迹,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整座城市的安危。“我们不是在调查一个人,而是在守护一座城。”王医生说这话时,窗外喀什的夜空星河璀璨。

在这不眠的十二时辰里,“喀什出现一例”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疫情通报,而是变成了社区微信群里邻里间的物资互助,变成了志愿者在隔离小区外的守夜,变成了医护人员面罩下的微笑,变成了千里之外游客的祝福。

喀什出现一例,一座古城的防疫十二时辰

喀什的防疫,有着独特的人文温度,这里没有恐慌,只有坚定;没有抱怨,只有理解;没有隔阂,只有更加紧密的团结,正如喀什葛尔古城那些纵横交错的街巷——看似错综复杂,实则血脉相连。

天色将明,新一轮核酸检测即将开始,喀什城门遗址在晨曦中沉默矗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又一次考验,历史上,喀什经历过无数风雨,从汉唐时期的边关烽火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每一次都能在艰难中开出花朵。

“喀什出现一例”,这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它让我们看见,当古老文明与现代防疫相遇,产生的不是冲突,而是一种动人的和谐,在这座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城中,每个人的坚守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喀什不会停下脚步,正如塔克拉玛干的风从未停止歌唱,帕米尔高原的雪莲年年都会绽放。

当新的一天来临,喀什依然在那里,用它穿越千年的从容告诉我们:生命的力量,永远比疫情更强大;人性的光辉,永远比病毒传播得更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lectrodroid.cn/jrgz/424.html

作者: qqaa8684

下一篇
http://electrodroid.cn/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21183211176104273114244.jpg

美国累计确诊324例/美国累计确诊最新数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