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其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是全省上下的重中之重,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演变和国家防控策略的持续优化调整,安徽的疫情进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防控工作也进入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新阶段,当前,安徽正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书写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徽答卷”。
精准施策,筑牢常态化防控屏障

面对疫情,安徽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并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省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店、冷链检测等多渠道“哨点”作用,力求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应急处置方面,一旦发生局部疫情,安徽能够快速响应,采取精准的流调溯源、风险区域划定、核酸筛查、隔离管控等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小范围控制住疫情扩散,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特别是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防控上,如学校、养老院、医疗机构、交通场站等,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要求,确保防线稳固。
疫苗接种与医疗救治,构筑全民健康防线
疫苗接种是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一环,安徽稳步推进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设立临时接种点、开展上门接种等方式,努力提高接种覆盖率,为保护易感人群、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徽持续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指定并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建设与管理,确保重症救治资源充足;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做好分级诊疗准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药品供应保障也是重要一环,安徽密切监测相关药品市场动态,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科技赋能,提升疫情防控效能

在疫情防控中,安徽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安康码”的普及与应用,在人员流动管理、精准溯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疫情分析、风险研判、物资调配等方面得到深入应用,使得防控决策更加科学,资源投放更加精准,在核酸检测、病毒基因测序等方面,安徽也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效率,为快速识别病毒、掌握疫情传播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兼顾,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安徽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徽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手段,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通过强化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展现了安徽在复杂局面下的治理智慧与担当。
挑战与展望: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演变,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态势,安徽面临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存在,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部分群众可能出现的防护松懈等,都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的挑战,展望未来,安徽仍需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公众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安徽的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关乎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同心协力,以科学的策略、精准的措施、务实的行动,稳步推进疫情应对各项工作,从快速应急处置到常态化精准防控,从全力医疗救治到有序疫苗接种,从保障经济运行到呵护民生冷暖,安徽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努力,在战“疫”征程中不断前行,守护着江淮大地的安宁与生机,未来的道路上,安徽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优化防控措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