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将市内多个高风险地区有序降级为中风险或低风险区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扬州的抗疫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从柒月底疫情暴发时的紧张态势,到如今风险等级的逐步下调,扬州用近一个月的坚守与努力,展现了城市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韧性与智慧,这一降级不仅是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信号,更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的高效与全民参与的团结精神。
扬州本轮疫情始于柒月底,与南京禄口机场的输入性病例相关,随后迅速在本地传播,尤其是老年人群聚集的棋牌室成为暴发点,捌月初,扬州市紧急划定多个高风险地区,实施严格的封控管理:小区封闭、交通管制、全员多轮核酸检测……一时间,这座以“淮扬菜”和“烟花三月”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静默,高风险地区的生活物资配送、医疗资源调度、民众心理疏导等问题,成为当地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
正是在高压之下,扬州的应对机制逐步成熟,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动全省资源支援,例如通过“网格化+铁脚板”模式,确保基层社区服务覆盖到户;利用大数据溯源,精准锁定传播链,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据统计,扬州在高峰时期每日核酸检测量超百万人次,短短三周内完成多轮筛查,为风险降级奠定了数据基础,这段时期,扬州的坚守不仅守护了本地市民的健康,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快、严、实”的抗疫样本。
高风险地区降级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严格的科学评估和实际防控成效,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方案,风险等级调整需满足多项指标:连续壹肆天无新增本地病例、重点区域筛查全覆盖、环境消杀彻底、医疗救治能力充足等,扬州此次降级,正是基于这些标准的逐项达标,截至捌月底,扬州连续多日新增病例归零,中高风险区域完成多轮环境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下降,治愈率大幅提升。
这一成果离不开多方协作的努力,医护人员顶着高温酷暑,坚守核酸检测一线;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奔波于楼宇之间,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普通市民积极配合居家隔离,减少社会面流动,更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在防控中注重人文关怀,例如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为慢性病患者开通绿色就医通道,这些细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从高风险到降级,扬州用行动证明,科学防控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随着风险等级下调,扬州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封控小区有序解封,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重新开放,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但“降级”不意味着“放松”,扬州依然保持警惕,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如健康码查验、体温监测和限流管理,以防疫情反弹,经济层面,当地政府推出纾困政策,支持餐饮、旅游等受损严重的行业,助力城市重回发展轨道。
这场抗疫斗争也为扬州乃至全国带来了深刻反思,公共卫生体系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老年群体和基层社区的防护网要织密织牢,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例如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物资配送和舆情引导,公众的卫生习惯和危机意识应长期保持,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扬州的经历警示我们,面对变异毒株的威胁,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策略,同时加强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
扬州高风险地区的降级,是一座城市从危机中复苏的缩影,更是中国抗疫精神的体现,它彰显了政府在危机中的组织力、医务人员的奉献力、以及普通人的凝聚力,正如扬州市民所言:“我们守住了家园,也学会了更从容地面对未来。”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但扬州的经验证明,只要坚持科学防控、团结协作,就能在挑战中寻得生机,期待扬州的烟花三月早日重现,也为所有在抗疫中坚守的人们致敬——风险降级,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