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roid 今日关注 河南小汤山十日奇迹,中原大地的抗疫丰碑与时代精神

河南小汤山十日奇迹,中原大地的抗疫丰碑与时代精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座被称为河南“小汤山”的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在短短十天内拔地而起,这一奇迹般的建设速度,不仅展现了河南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更成为中国抗疫史上的一座丰碑,十天,240小时,14400分钟,这座医院的建成,是无数建设者用汗水与信念铸就的“中原速度”,也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奋进的缩影。

临危受命: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工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2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在郑州港区新建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设计病床287张,其中重症病床40张,从选址到设计,从施工到交付,留给建设者的时间只有十天。

河南小汤山十日奇迹,中原大地的抗疫丰碑与时代精神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更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项目总指挥在动员会上说:“早一分钟建成,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这句话成了所有参建人员的信念,设计团队通宵绘制图纸,施工队伍连夜集结,机械设备24小时轰鸣……工地成了战场,每一位建设者都是战士。

众志成城:中原大地的“硬核”力量

河南“小汤山”的建设,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力量,中建七局、河南五建等数十家单位参战,数千名工人放弃春节团聚,奔赴一线,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有夫妻并肩作战、父子同上一线的感人场景。

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昼夜不停;工人们三班倒,困了就在工棚里打个盹,饿了就蹲在工地边扒几口饭,一位河南籍工人说:“咱河南人没啥说的,就是实在!国家需要,咱就上!”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原儿女的责任与担当。

河南各地的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往工地:南阳的钢材、许昌的电缆、洛阳的建材……“河南硬核”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网友所言:“河南的‘小汤山’,是河南人用‘中’字精神垒起来的!”

科技赋能:智慧工地的“中国速度”

十天建成一座传染病医院,靠的不仅是人力,更是科技与智慧,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提前优化管线布局;装配式建筑技术让病房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装;5G网络覆盖全工地,实现远程指挥和实时监控。

河南小汤山十日奇迹,中原大地的抗疫丰碑与时代精神

更令人惊叹的是,医院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标准设计,设置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了负压病房、独立通风系统、污水处理装置等先进设施,这些细节确保了医院不仅建得快,更用得好。

精神丰碑:十天背后的“中国力量”

河南“小汤山”的十天奇迹,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壮举,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诠释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

从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到2020年河南“小汤山”,再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这种“中国速度”一次次让世界惊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启示未来:从“十天奇迹”到常态化防控

河南“小汤山”的建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截至2020年3月,该医院共收治患者百余名,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目标,它已成为河南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点,持续守护着中原人民的健康。

回首那十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医院,更是一种精神:是“平凡英雄”的挺身而出,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情怀,是“风雨同舟”的民族凝聚力,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任何挑战中勇往直前。



十天,一座医院,一个奇迹,河南“小汤山”的故事,早已超越建筑本身,成为镌刻在时代记忆中的精神符号,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座用爱与信念筑起的“生命方舟”,将永远屹立在中原大地,见证着一个民族的不屈与伟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lectrodroid.cn/jrgz/1608.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electrodroid.cn/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23123623176119418367025.jpg

比亚迪中期改款时间:比亚迪多久改款一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