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柳州,这座以螺蛳粉闻名的工业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整个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寂静,在这片寂静中,一股无形的教育洪流正通过互联网悄然涌动——网课,成为连接师生、延续学习的重要桥梁。
柳州疫情的反复让教育部门不得不迅速调整策略,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铺开,网课仅用了一周时间便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老师们连夜参加线上培训,学习使用各种直播软件;家长们忙着调试设备,确保网络畅通;学生们则在好奇与忐忑中,迎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网课初体验: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
还记得第一节网课时的混乱场景吗?老师忘记开麦克风,学生在评论区疯狂刷屏;家长在一旁焦急指导,宠物狗突然闯入镜头……这种看似滑稽的场面,却是柳州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经过一周的磨合,大家逐渐掌握了网课的节奏,老师们学会了使用虚拟黑板和互动工具,学生们懂得了按时签到和静音礼仪,就连家长也找到了监督学习的最佳距离。
特殊的教育风景线
在柳州的城中村,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着特殊的挑战,12岁的李小明每天要爬到房东家的楼顶才能收到稳定的信号,他的“空中课堂”成了邻里间传颂的佳话,在柳北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为听障学生专门设计了手语直播课;在柳南区,心理教师开通了24小时在线咨询热线……这些温暖的细节,编织成柳州疫情期间独特的教育图景。
网课背后的技术支撑

为确保网课质量,柳州教育局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了“教育专属流量包”,惠及10万余个家庭,各学校创新教学方法:市一中开发了“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家也能做化学实验;景行小学设计了“厨房数学课”,将烘焙与几何知识巧妙结合;铁一中推出了“阳台体育课”,引导学生在有限空间坚持锻炼,这些创新不仅缓解了网课的单调,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网课带来的深刻变革
网课的普及意外地拉近了一些家庭的距离,以往忙于工作的父母,如今有机会亲眼见证孩子的学习状态,许多家长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被动听课到主动规划学习,这种成长或许比知识本身更为珍贵。

网课也暴露了教育资源的差距,有些孩子拥有独立房间和高速网络,有些却只能在嘈杂的环境中用手机听课,这次疫情促使柳州教育部门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公平问题,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投入。
疫情后的思考
随着疫情好转,柳州学生陆续重返校园,但网课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新常态,线上答疑、网络选修课等模式被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未来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适应力、自主性和数字素养。
柳州疫情下的网课时光,既是一段特殊记忆,也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求知的火焰也不会熄灭,当龙城的紫荆花再次盛开时,这段携手共度的网课岁月,必将成为柳州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一位柳州老师在网课结束时所说:“疫情终将过去,但这段特殊时期教会我们的坚韧、创新和互助,将会永远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