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roid 国际时讯 南京核酸医院,一座城市的特殊记忆与时代切片

南京核酸医院,一座城市的特殊记忆与时代切片

南京核酸医院,一座城市的特殊记忆与时代切片

2022年7月的一个午后,南京鼓楼医院门口的核酸采样点排起了蜿蜒的队伍,遮阳棚下的市民们安静地等待着,彼此保持着一米的距离,这幕场景,如同这座城市在过去三年疫情中的无数个瞬间,既特殊又平常,核酸与医院的结合,不仅构建了中国抗疫的重要防线,更成为南京这座古老都市在特定时期的集体记忆。

南京的医院与核酸检测的结缘,始于2020年初那个寒冷的冬天,当新冠病毒悄然来袭,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率先吹响了抗疫的号角,这座位于江宁区的传染病医院,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从普通传染病医院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转变,医护人员们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匆匆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核酸检测,作为识别病毒的“火眼金睛”,也随之进入了南京市民的视野。

最初的核酸检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南京各大医院紧急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采购设备,培训人员,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检验科主任王教授回忆:“我们最初每天只能完成几百份检测,大家对于这个全新的病毒既熟悉又陌生。”样本采集、保存、运输、检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建立规范,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盛夏的南京,不到半小时就全身湿透,而检测人员则在负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出来时脸上满是口罩的压痕。

随着疫情的发展,南京的医院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核酸检测体系,从最初的24小时出结果,到后来的6小时、4小时,甚至2小时快速检测,技术的进步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南京市第一医院创新性地采用了“流水线”作业模式,将检测流程细分为十几个环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鼓楼医院则开发了信息化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检测进度,这些创新不仅服务于南京市民,还在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南京核酸医院,一座城市的特殊记忆与时代切片

核酸检测点的设置更体现了南京的城市温度,除了常规的医院内部采样点,南京各大医院还在交通枢纽、社区中心、大学校园设立了临时采样点,江苏省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周都会前往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采样;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卡通贴纸”奖励,让害怕核酸检测的孩子们破涕为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夜间采样服务,则为下班晚的市民提供了便利,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冰冷的检测有了人性的温度。

核酸采样护士小李还记得那个雨夜,一位老太太做完检测后,从包里掏出几块自己做的桂花糕硬塞给她:“姑娘,你们辛苦了。”这样温暖的瞬间,在南京各大医院的核酸采样点不时上演,市民们从最初对咽拭子的恐惧,到后来的从容面对,这种转变不仅是习惯的改变,更是对医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医院作为核酸检测的主要场所,也见证了南京在疫情中的坚韧与从容,当扬州疫情暴发时,南京多家医院连夜派出医护队伍支援;当上海面临疫情考验时,南京不仅派出来自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医护力量,还承担了部分上海的核酸检测任务,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南京的医院文化中深深扎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南京各大医院的核酸检测点已陆续撤除,但那段时间留下的记忆却难以抹去,江苏省人民医院将抗疫资料整理成院史档案;南京市第一医院保留了部分核酸检测设备作为教学用品;鼓楼医院则将抗疫经历编入新员工培训教材,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传承那份在危难时刻彰显的医者仁心。

走在南京的街头,曾经排着长队的核酸采样点已不见踪影,医院门口也不再查验健康码,但那段与核酸相伴的日子,已经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和市民的记忆中,它提醒着我们,在人类与病毒抗争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医院和医护人员曾如何坚守岗位,用专业和担当守护着这座古都的健康与安宁。

南京的核酸医院,既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抗疫智慧的缩影,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责任与担当,记录了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付出,承载了市井百姓的坚韧与乐观,这段历史终将翻页,但它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将长久地留存在南京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她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lectrodroid.cn/gjsx/2079.html

作者: aap8486

下一篇
http://electrodroid.cn/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24062840176125852017928.jpg

我要下载疯狂斗地主/下载个疯狂斗地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